中丹中心:以科技護航乳業鏈條安全

中、丹兩國農業部牽頭成立的首個乳業國家級項目“中國-丹麥乳品技術合作中心”(以下簡稱“中心”)自2012年11月26日正式運營,距今已有一年時間,圍繞“技術是質量的保證”這一核心,中心已經成功搭建起來了中丹兩國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專業院校、企業實體等多家機構進行交流互動的平臺,更為引進歐盟先進技術提供了可以本土化應用、落地的孵化床,并在蒙牛乳業開展了從種植到餐桌的先行試點,有望在整個行業推廣。
值此中心成立一周年之際,丹麥食品、農業與漁業大臣凱倫·?唆斊张柯蕡F訪華,并與中國農業部牛盾副部長舉行了工作會談,雙方均對中心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中心是中丹合作的亮點。
聯合多方優勢
聯合多方優勢 持續打造奶業人才培養工程
人才一直是中國乳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為此,中心聯合中國農業大學、丹麥科技大學、丹麥農業知識中心開展了“奶源高級人才研修班”。該培訓項目旨在為中國乳業的未來培養一批精英人才,整個項目從實地著手,經過一系列的受訓人才選拔、課程師資選擇、理論結合實踐、培訓結業測評等等諸多環節,對蒙牛40多名技術管理型人才做了全方位立體化的培訓。未來,中心會持續的利用平臺優勢,將人才輸送到歐洲進行下一階段的培養,為中國乳業發展所需的技術型、管理型人才提供更好的培訓。
對接歐盟標準
對接歐盟標準 引入丹麥Arlagarrden牧場質量體系
作為先行試點企業,蒙牛富源牧業的賽罕牧場作為載體引入了丹麥Arlagaarden質量管理體系。Arlagaarden質量管理體系能夠確保生產出高品質的牛奶,實現從水源管理、飼料監控、病牛管理、收奶流程、環境保護等環節的全程精細化管理。經過為期半年的實地考察,中丹中心對比出蒙牛原有牧場體系與Arlagaarden體系有52個環節存在區別,專家團在論證后改進了體系方案,改進工程也將于今年年底竣工,屆時,融合東、西方牧場管理體系“中國本土化”的Arlagaarden將初顯雛形。
乳業全鏈條精細化管理 用技術保障質量
蒙牛將Arla Foods先進的精細化生產經驗引入蒙牛工廠,進行項目試點,并陸續輸送13人次到歐洲的乳品工廠培訓和實踐。
此外,世界最尖端的牛奶檢測技術—牛奶指紋圖譜項目也正在孵化過程中;該項目是中丹中心牽頭聯合丹麥FOSS公司、Arla Foods公司的三方合作項目,項目開發的指紋模塊會對原奶質量監控和牛奶品質保證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